Image

沁陽碳素:雙輪驅動,創新突圍,鑄就河南碳素行業領軍者


編輯:2025-07-03 18:56:00

      編者按:

      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,也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金鑰匙”。企業是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支柱,是技術的重要創造者、使用者和推廣者,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。

      2月24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,市委書記郭新杰與企業家共商科技創新之道、共謀高質量發展之策,強調企業要聚焦“抓創新、強工業、興產業”,以“敢為天下先”的魄力、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的定力、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的合力,積極投身到科技創新實踐中去,共同開創我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

      從今天起,沁陽市融媒體中心將特別推出《高質量發展企業行》系列報道,走進企業、工廠、實驗室一線,在調研中見證火熱發展現場,在實地對話中展望光明前景,生動展現沁陽企業敢闖敢拼、干在實處、勇立潮頭的奮進姿態,著力營造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、支持創新、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,為我市堅持“五個當示范走在前”,在現代化焦作建設中爭當排頭兵、作出新貢獻提供強大支撐。

      在太行山下,一家深耕碳素領域近30年的企業,它以“創新”為筆、“綠色”為墨,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。今天的《高質量發展企業行》,一起走進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。

      敢闖敢干:銳意開拓,勇攀發展“新”高度

      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從一家地方冶煉廠,到如今河南碳素行業的領軍者;從傳統冶煉廠,到智能化、綠色化標桿企業;從區域深耕到產品遠銷全國,沁陽碳素的崛起之路寫滿了“敢”的基因。

      面對行業高耗能、高污染的桎梏,他們“打破常規 敢為人先”——砸重金引入全自動煅燒系統,用數據算法替代經驗主義;在碳素行業低谷期逆勢布局預焙陽極市場,啃下“卡脖子”技術;以環保倒逼轉型,建成豫北首條零排放焙燒產線,將“黑產業”刷出“綠底色”。近30年風雨,敢闖技術無人區、敢拓產業新邊疆、敢扛轉型陣痛,沁陽碳素以“硬核”實力證明:唯破局者,方能領跑時代。

      “今年我們開工后,訂單量很充裕,3條生產線都在滿負荷生產,每月的陽極碳塊產量可以達到25000噸。截至目前,一季度已生產76000噸,預計全年可完成30萬噸陽極碳塊生產目標。”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張建成說。

      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是沁陽市都氏集團旗下子公司,始建于1996年,位于沁陽市產業集聚區都氏工業園區,占地面積15.56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2.68萬平方米。2022年開工建設沁陽碳素二期項目,車間為全流程智能化作業車間,建設項目包括煅燒、成型、焙燒、熱電等車間,于2023年4月1日已實現全線投產,30萬噸煅后焦產能搭配全流程智能化系統,不僅將能耗降低20%,創造了10億元年經濟效益,更以智能控制系統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。

      科技創新:智能化賦能,打造行業“智”高點

      走進沁陽碳素二期項目車間,煅燒、成型、焙燒等工序全流程智能化作業的場景令人震撼。機械臂精準投料煅燒,全自動成型機*抽真空壓制坯體,智能溫控系統實時調節焙燒參數,多功能天車吊裝出爐,中央控制屏同步監測全產線數據,大幅減少人工成本,使整個生產流程通過數據互聯實現零延遲協同。

      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張建成介紹說:“2023年投產的二期項目,總投資3.5億元,采用國內**的預焙陽極生產技術,其中成型車間采用**的抽真空陽極生產,使陽極生塊體積密度和強度有了明顯提升,產品合格率達到100%。焙燒車間采用多功能天車吸布料和裝出爐技術,使車間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作業,大幅減少人工成本。”

      沁陽碳素致力于煅后焦、生塊、陽極碳塊的生產與研究,目前已經實現自主開發與“借力”開發雙軌并進的研發模式,一方面,與鄭州輕金屬研究院深度合作,借力外部技術資源;另一方面自建質量監控檢測研發中心,近三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超億元,成功攻克預焙陽極強度與導電率協同提升難題,產品競爭力躍居行業前列,沁陽碳素已經成為河南地區碳素龍頭企業。

      綠色轉型:新技術突圍,錨定雙碳“綠”航標

      在沁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:“嚴格落實雙碳要求,加快行業綠色轉型升級。”將“雙碳”政策融入企業戰略發展和生產經營過程,是企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、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路徑。沁陽碳素錨定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以綠色技術研發和能源結構轉型為抓手,推動傳統生產模式向低碳化升級。

     在環保方面,沁陽碳素率先錨定綠色智造,投資5000萬元打造行業領先的環保設施,實現超低排放。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劉小產說:“我們現在通過對煙氣凈化系統進行升級改造,在已經達到超低排放的基礎上,污染物總量再降低15%,達到國內領先水平。”

      “在能源再利用領域,通過余熱發電與蒸汽循環利用技術,可年產蒸汽25萬噸,年利潤超3000萬元,每小時可發電1800千瓦時,全年可創造1000萬元的經濟價值,真正實現節能降碳。”劉小產說。

      按照都氏集團推進“熱電聯產,發展循環經濟,完善產業鏈條,實現降耗增效的戰略布局”,目前利用沁陽碳素的余熱,聯盛電力的熱電,作為造紙企業的熱源和電能,已經形成熱、電、紙、漿、紙品包裝一條龍產業鏈,讓傳統高耗能生產向低碳化轉型。

      從地方小廠到行業龍頭,沁陽碳素以創新為翼、以責任為錨,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。科技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“馬拉松”,需要持之以恒、久久為功,沁陽碳素正以“追求卓越、創新超越”的進取精神,立足本職崗位,奮力拼搏,以實干創造未來,以奮斗成就夢想!

      “未來,沁陽碳素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,加大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框架,分解為技術升級、設備迭代、管理創新等子任務,同時,融入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通過綠色技術研發和能源結構轉型,推動傳統高耗能生產模式向低碳化升級,發展清潔能源技術,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,降低單位產品的碳排放強度,為沁陽市高質量發展貢獻都氏力量。”都氏集團總經理都林濤表示。

      (來源鏈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36316485249324431&wfr=spider&for=pc)

Image

服務熱線:0359-5668082

文章詳情 DETAILS

文章詳情 DETAILS

您的位置:首頁?>文章詳情

沁陽碳素:雙輪驅動,創新突圍,鑄就河南碳素行業領軍者


編輯:2025-07-03 18:56:00

      編者按:

      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,也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金鑰匙”。企業是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支柱,是技術的重要創造者、使用者和推廣者,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。

      2月24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,市委書記郭新杰與企業家共商科技創新之道、共謀高質量發展之策,強調企業要聚焦“抓創新、強工業、興產業”,以“敢為天下先”的魄力、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的定力、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的合力,積極投身到科技創新實踐中去,共同開創我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

      從今天起,沁陽市融媒體中心將特別推出《高質量發展企業行》系列報道,走進企業、工廠、實驗室一線,在調研中見證火熱發展現場,在實地對話中展望光明前景,生動展現沁陽企業敢闖敢拼、干在實處、勇立潮頭的奮進姿態,著力營造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、支持創新、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,為我市堅持“五個當示范走在前”,在現代化焦作建設中爭當排頭兵、作出新貢獻提供強大支撐。

      在太行山下,一家深耕碳素領域近30年的企業,它以“創新”為筆、“綠色”為墨,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。今天的《高質量發展企業行》,一起走進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。

      敢闖敢干:銳意開拓,勇攀發展“新”高度

      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從一家地方冶煉廠,到如今河南碳素行業的領軍者;從傳統冶煉廠,到智能化、綠色化標桿企業;從區域深耕到產品遠銷全國,沁陽碳素的崛起之路寫滿了“敢”的基因。

      面對行業高耗能、高污染的桎梏,他們“打破常規 敢為人先”——砸重金引入全自動煅燒系統,用數據算法替代經驗主義;在碳素行業低谷期逆勢布局預焙陽極市場,啃下“卡脖子”技術;以環保倒逼轉型,建成豫北首條零排放焙燒產線,將“黑產業”刷出“綠底色”。近30年風雨,敢闖技術無人區、敢拓產業新邊疆、敢扛轉型陣痛,沁陽碳素以“硬核”實力證明:唯破局者,方能領跑時代。

      “今年我們開工后,訂單量很充裕,3條生產線都在滿負荷生產,每月的陽極碳塊產量可以達到25000噸。截至目前,一季度已生產76000噸,預計全年可完成30萬噸陽極碳塊生產目標。”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張建成說。

      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是沁陽市都氏集團旗下子公司,始建于1996年,位于沁陽市產業集聚區都氏工業園區,占地面積15.56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2.68萬平方米。2022年開工建設沁陽碳素二期項目,車間為全流程智能化作業車間,建設項目包括煅燒、成型、焙燒、熱電等車間,于2023年4月1日已實現全線投產,30萬噸煅后焦產能搭配全流程智能化系統,不僅將能耗降低20%,創造了10億元年經濟效益,更以智能控制系統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。

      科技創新:智能化賦能,打造行業“智”高點

      走進沁陽碳素二期項目車間,煅燒、成型、焙燒等工序全流程智能化作業的場景令人震撼。機械臂精準投料煅燒,全自動成型機*抽真空壓制坯體,智能溫控系統實時調節焙燒參數,多功能天車吊裝出爐,中央控制屏同步監測全產線數據,大幅減少人工成本,使整個生產流程通過數據互聯實現零延遲協同。

      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張建成介紹說:“2023年投產的二期項目,總投資3.5億元,采用國內**的預焙陽極生產技術,其中成型車間采用**的抽真空陽極生產,使陽極生塊體積密度和強度有了明顯提升,產品合格率達到100%。焙燒車間采用多功能天車吸布料和裝出爐技術,使車間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作業,大幅減少人工成本。”

      沁陽碳素致力于煅后焦、生塊、陽極碳塊的生產與研究,目前已經實現自主開發與“借力”開發雙軌并進的研發模式,一方面,與鄭州輕金屬研究院深度合作,借力外部技術資源;另一方面自建質量監控檢測研發中心,近三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超億元,成功攻克預焙陽極強度與導電率協同提升難題,產品競爭力躍居行業前列,沁陽碳素已經成為河南地區碳素龍頭企業。

      綠色轉型:新技術突圍,錨定雙碳“綠”航標

      在沁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:“嚴格落實雙碳要求,加快行業綠色轉型升級。”將“雙碳”政策融入企業戰略發展和生產經營過程,是企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、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路徑。沁陽碳素錨定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以綠色技術研發和能源結構轉型為抓手,推動傳統生產模式向低碳化升級。

     在環保方面,沁陽碳素率先錨定綠色智造,投資5000萬元打造行業領先的環保設施,實現超低排放。沁陽市碳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劉小產說:“我們現在通過對煙氣凈化系統進行升級改造,在已經達到超低排放的基礎上,污染物總量再降低15%,達到國內領先水平。”

      “在能源再利用領域,通過余熱發電與蒸汽循環利用技術,可年產蒸汽25萬噸,年利潤超3000萬元,每小時可發電1800千瓦時,全年可創造1000萬元的經濟價值,真正實現節能降碳。”劉小產說。

      按照都氏集團推進“熱電聯產,發展循環經濟,完善產業鏈條,實現降耗增效的戰略布局”,目前利用沁陽碳素的余熱,聯盛電力的熱電,作為造紙企業的熱源和電能,已經形成熱、電、紙、漿、紙品包裝一條龍產業鏈,讓傳統高耗能生產向低碳化轉型。

      從地方小廠到行業龍頭,沁陽碳素以創新為翼、以責任為錨,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。科技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“馬拉松”,需要持之以恒、久久為功,沁陽碳素正以“追求卓越、創新超越”的進取精神,立足本職崗位,奮力拼搏,以實干創造未來,以奮斗成就夢想!

      “未來,沁陽碳素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,加大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框架,分解為技術升級、設備迭代、管理創新等子任務,同時,融入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通過綠色技術研發和能源結構轉型,推動傳統高耗能生產模式向低碳化升級,發展清潔能源技術,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,降低單位產品的碳排放強度,為沁陽市高質量發展貢獻都氏力量。”都氏集團總經理都林濤表示。

      (來源鏈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36316485249324431&wfr=spider&for=pc)

版權所有: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 備案號:晉ICP備2022006699號-1